
每位犬貓飼主都希望自己的同伴動物能安全地陪伴在身邊,然而,生活中總有許多意外情況可能導致犬貓走失。如果犬貓已植入晶片並且寵物登記資料可以即時更新,那麼被尋回的機會也會大大增加!
許多飼主說「我才不會讓家中的寵物走失呢!」...但...
一些飼主可能會說:「我遛狗時總是給狗狗系上牽繩,並保持在視線範圍內。」、「我不放養貓,也不帶貓外出,家裡的防護措施也做得很好,貓咪是不會跑出去的。」這讓他們覺得犬貓不會有機會離開他們的身邊;然而,網上可以看到許多走失案例,不是因為飼主粗心大意,而是其他外力(如家人或朋友)介入,或者自然災害導致的。例如,2024年4月3日的地震,由於逃生或地震後門窗開啟等原因,不少貓狗與飼主分離。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犬貓已植入晶片,被尋回的機會便會大增。

自然災害下的晶片威力
有一個非犬貓但令人印象深刻的例子:2005年颶風卡崔娜重創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的364匹被洪水沖散的馬匹中,有363匹成功與主人團聚,幾乎全是因為這些馬匹體內植入了微型晶片。這一驚人的高比例顯示了晶片在緊急情況下的重要作用。
國外犬貓晶片相關研究
晶片作為一種永久性的識別方式,可以極大地增加寵物被找回的幾率。其他外觀特徵(如項圈或標識)可能會隨時間流逝或因損壞而失效,而晶片則不會。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植入晶片的走失同伴動物被找回的機率顯著高於未植入晶片的同伴動物。研究發現,進入收容所的流浪貓和流浪狗中,植入晶片的貓被找回的機率增加了20倍,而植入晶片的狗找回的機會增加了2.5倍。這一數據充分證明了晶片在找回寵物過程中的重要性。
除了植入晶片外,「寵物登記資料更新」也一樣重要
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研究還指出,儘管植入晶片增加了同伴動物被找回的可能性, #但如果寵物登記系統的資料不正確,將嚴重影響找回的機會。因此,飼主應定期檢查並更新資料庫中的資料,以確保在同伴動物走失時能夠迅速聯繫到他們。
打晶片犬貓會痛嗎?
現今的動物晶片設計十分安全,每個晶片都經過單獨消毒,只有米粒大小,不會對寵物健康造成影響。晶片使用的是RFID(無線射頻辨識)技術,沒有電池或電源,只有在接收到掃描儀信號時才會傳輸寵物的唯一ID編號。植入晶片的過程類似於常規疫苗接種,只會帶來極短暫的輕微不適感,但晶片提供的保障幾乎是一輩子的。
台灣同伴動物登記比例近年来提升,但仍有改善空間
儘管根據《動物保護法》第31條規定,飼主未依《寵物登記管理辦法》規定期限辦理寵物的出生、取得、轉讓、遺失或死亡登記者,將處以新台幣3千元以上1萬5千元以下罰鍰,但由於執法能量不足,仍有許多犬貓未植入晶片與登記。
同伴動物植入晶片與進行登記,除了可以讓動物走失後更有機會回家外,也是「流浪動物源頭管理」的重要一環。根據農業部2024年發表的資料,目前台灣家犬登記比例為70.6%,家貓則為58.4%。目前,農業部規定需強制植入晶片辦理寵物登記的僅有犬隻。希望未來貓咪也能納入管理,進一步落實流浪動物源頭管理。
趕緊替您的同伴動物申請「寵物身份證」吧!
如果你的貓貓狗狗還未完成晶片植入與寵物登記,或許該找時間前往登記站進行;如果登記資料有變動(如換電話號碼、搬家等),也記得要及時更新。
而「寵物身份證」也在今年推出了!寵物身份證除了以電子化取代紙本便利飼主查找相關資訊(如寵物年齡、晶片號碼、節育狀態、施打狂犬病疫苗紀錄等),飼主的聯絡電話、E-mail資料過往若要更新,都要前往寵物登記站處理,現在也都可以在線上執行相關作業喔!相關細節與流程您可前往農業部「寵物登記資訊網」了解更多!
